2024 年,六安市中医院开设了全市首家“中医经典科”,犹如一颗闪亮的新星,照亮了中医传承与创新的道路。半年多来,中医经典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,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,积极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,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。
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经典科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浮针疗法,作为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,具有适应症广、疗效快捷确切、操作方便等优点,对疼痛的治疗有着广泛的作用。梅花针疗法,传承古代九针之精髓,术者运用巧妙手法,叩击皮肤,不伤肌肉,疏通经络、调节脏腑。平衡火罐,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,联合多种手法,激活免疫细胞,调节脏腑气机。火龙灸,施灸面积广、温通力强,能强壮真元、调和阴阳、温通气血。中药热盐包,即中药特色疗法——热奄包,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,利用热力使药物离子渗透至患处,直达病灶。雷火灸,以纯中药配方为特色,温经通络、活血化瘀。脐灸则充分发挥神阙穴的特殊作用,主治百病。
在中医经典科,一位王阿姨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。8 月上旬,王阿姨一早起来发现头晕不适、耳朵隆隆作响,听力下降,晚上难以入睡。焦躁不安的她来到六安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就诊。医生辨证判断其症状主要是气血不足,阳气不升导致,对她进行百会穴压灸的治疗方案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下,王阿姨的症状逐渐减轻,头晕症状基本消失。
中医经典科通过中药方剂辅以针刺、灸法、刺络、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患者,在一例例患者的救治中,诊疗方案不断探索和完善。科室办公室里,挂着多面患者送来的锦旗,承载着患者对中医经典科的信任和感激。这是患者给予他们的最高精神嘉奖,激励着医护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。

中医经典科主任台小东介绍,科室成立至今,共收治了六七百例患者,纯中医参与率达 95%以上,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。他表示,在中医经典病房,要打破常规,运用中医思维解决问题,让中医药得以传承和创新。建科以来,台小东带领团队系统学习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等中医经典作品,他认为学习中医经典是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方法,中医人要站在传统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中医。
随着科室的发展和患者的增加,未来,中医经典科将在发展中坚持中医特色与优势,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医路径。
在江苏赣榆,中医适宜技术也在默默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赣榆的中医们传承着古老的中医智慧,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。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,赢得了百姓的赞誉。
中医适宜技术,是中医文化的瑰宝,它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绿色的治疗理念,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医适宜技术,让这一古老的医学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